六①班 崔亦维家长:崔玉男
刚从北京回来,儿子就给我布置了作业,说他们学校校庆,让我写一篇征文。长时间不动笔了,征文也就算了,但不得不完成儿子给我交代的任务,于是有了一点追忆和感想。
我离开校园已经15年了,可是经常会梦见学校和老师、同学们,曾经发生在校园中的那些事,让我还如数家珍,特别亲切。其中印象最深的一幕,发生在1991年6月,那是一个闷热的午后,离我的高考还有十几天。
教室里非常安静,窗外不知疲倦的知了在不停的鸣叫。我伏案苦读,为高考做最后的准备。我似乎感觉到有个人不知什么时候站到了我身边,突然抬头,是我父亲!高达清瘦的父亲,脸上不再是我熟悉的冷峻和严肃,而是无比的慈爱和深情。从小学到高三,只有上小学第一天他陪我来过一次学校,整整11年,他都没有来过。这一突然的举动,意外得让我不知所措,也不知道说什么他也许是怕打扰了其他同学,示意我不要说话,用眼睛告诉我同他一起出去。
校园里一样安静,天蓝得让人感觉不真实。我和父亲并排走在操场边柳梢轻柔地拂过我们的肩我堪堪和父亲一样高,只是肩膀还特别的稚嫩。好久没有说话,他对校园好像比我还熟悉,引我不停地走。东拐西拐,居然就走到校门口了,父亲才开口,“整体布局没有变化,就是多了几栋教学楼和宿舍,这个校门以前没有这么高,我上学时,偶尔会翻门进来。”他饶有兴致地继续说,“时间过得真快,一晃20多年了,我的儿子都快从我原来的高中毕业了。”我笑笑,不知如何应对。“走,我带你去看一场电影。”他说着,挥了挥大手,不容我提出异议,就带头走了出去。我只好亦步亦趋地跟着,电影院离学校很近,很快就到了。看来父亲是有备而来的,他早就买好了票。下午看电影的人很少,我们随便拣个座位坐下来。电影的名字是《毛泽东和他的儿子》,讲述的是毛岸英赴朝前后和,父子离别及岸英牺牲后毛泽东陷入巨大痛苦和思念的故事。泪水不止一次地模糊了我的眼睛,黑暗中,我能清晰地感觉到父亲也在流泪。虽然我们从头到尾都没有说一句话,但父子间汩汩流动的真情,把我们的心一直紧紧地连在一起。
这次看电影,看似不经意间发生,却发生在高考前我内心压力最大会情感最压抑的时候,它让我久违的泪水尽情地挥洒,让我恐惧的心情彻底地释放,那年高考,我赢了。这次看电影,让我感觉到了父亲对我的期望,让我触摸到了中国人祖祖辈辈生生不息的灵魂。我感受到了前辈在用行动引领我们充满勇气地奔向更高远的知识殿堂,要相信父亲身上一定也深深地印着爷爷于无声处引导他继承文明、传承文化的烙印。
如今,我的儿子也长大了,再有半年多,就要上初中了。那天,天空飘着细雨,我在家没事,信步到华富小学门口,门卫看了我的证件,同意我进到校园中,但要求我不要打扰老师们上课。不用他说我也会的。我漫步在操场上,孩子们在上体育课,没有我儿子的身影,也许他在上文化课,教学楼里此起彼伏地传来朗朗的读书声,于我,像是在欣赏世上最美妙的音乐,虽然我听不出哪个声音是我的儿子的,但可以肯定的是,这些声音是属于我们中华民族的,是生生不息的!这些声音承载了多少自豪、多少感动、多少希望!
想着18年前父亲来学校看我,听着这些美好的声音,迎着润润的细雨,我的脸上,溢满了的,不知道是雨水,还是泪水。